| 网站首页 | 盆景文章 | 最新图片 | 
您现在的位置: 盆景梦 >> 盆景文章 >> 栽培技术 >> 盆景栽培 >> 正文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记石万钦和他的艺景盆          【字体:
记石万钦和他的艺景盆
作者:佚名    盆景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451    更新时间:2006-11-30
  理想和现实并不遥远--记石万钦和他的艺景盆

  山路回转升高,其间的六月雪颇有姿态,将层层梯田衬托得生机盎然,远处仿佛传来了欢快的山歌;精巧的街头花坛中,几棵袖珍椰子展现出一片靓丽的南国风光,让人似乎感觉到了阳光的温暖;透过半敞的大门,依稀可见四合院中的假山、凉亭,更有那结满了大红石榴的石榴树,和秋阳下孩子们的笑脸;一棵棵傲然挺立的五针松,将银装素裹的长城映衬得愈加巍峨,阵阵寒意扑面而来。

  有人说,可惜这春、夏、秋、冬四个美丽的季节无法同时亲身体验,要欣赏也只能通过静止的照片了。可是现在若要说这个愿望不难实现,您会相信吗?是的,石万钦通过他的“艺景盆”做到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56岁的石万钦现任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会员,其作品曾参加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第五届中国花卉园艺博览会、北京农业精品展等,并多次获奖。但他却说:“我在盆景这个圈子里还是个‘年轻人’。”紧接着,他便将个中原由娓娓道来。

  比起很多盆景专家,甚至那些年龄比他还小的人,石万钦的“艺龄”要短得多。1996年以前,盆景对于他来说仅仅是一个名词而已。 “我从事盆景是缘于一个极偶然的机会。”石万钦告诉记者。1996年底,《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中一篇主题为“中国盆景出口受阻”的文章牢牢地吸引住了他的视线,其中提到了盆器、消毒、检疫等当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正是这篇文章,激发了他的灵感。石万钦回忆说:“ 当时我突然灵光乍现,心想,既然盆景直接出口有困难,那么换一种方式行不行?”

  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往往是体现在年轻人身上的特点,若非石万钦具有如此精神,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恐怕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他说:“我平时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琢磨,并且把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现实。我想,能不能将盆器和植物分割开,出口到国外以后再组装起来呢?而且,据我观察,传统盆景基本是以植物定景,一棵极好的树桩,究竟是用圆盆还是用方盆,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盆景,即是盆中造景,那么能不能在盆器上下些功夫,使盆器与植物浑然一体?那时候我完全是个外行,胆子也大,仅凭着一股热情说干就干。”

  创造“艺景盆”绝非偶然:多年前就是陶艺花盆的发烧友

  看着这几个缩小版的梯田、花坛、四合院、长城,不少人都爱不释手,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们应是被摆放在几前案头的艺术品,有谁会想到,它们竟会是曾在传统盆景中充当配角的盆器呢?石万钦将它们称为“艺景盆”,这个名字正是取自盆景艺术最高境界“意境”的谐音。

  人们都说“厚积薄发”,创造“艺景盆”也绝非一夕之功。石万钦说:“没想到我多年前就有的收集陶艺花盆的爱好派上了用场。” 起初,一提起花盆,石万钦和普通人一样,首先想到的也是那种十分笨重的灰色瓦盆,而一次闲逛北京潘家园市场,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那天可真叫我大开眼界。那里的花盆有动物形状的、树根形状的、竹筒形状的,没想到花盆还可以做成这样!”想到当时的情形,石万钦至今仍然有些激动。从那时起,他就成了潘家园市场的常客,隔三差五就到那里去“淘宝”,几乎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石万钦说: “正因为如此,我的头脑中才有了一个很宽的盆器的概念,那就是盆器的内涵并不仅仅是一种容器,这也为我将盆器的功能通过艺景盆发挥到极致打下了基础。”

  一个盆景一个梦

  谈起艺景盆的创作过程,石万钦就如打了腹稿一般滔滔不绝。“ 这其中您一定克服过不少困难吧?”记者问道。“困难?”石万钦一时间愣住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托着腮想了又想,最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困难我还真想不起来,快乐倒有一大堆。”“那就讲讲快乐吧!”

  “所谓‘意在笔先’,没有动手之前,我已经在脑海里把这些盆器的形状勾画了无数次,但要想把它真正做出来,还是费了一番功夫。 ”石万钦说,“我先在家里试着用石膏做模型。多年前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钳工,现在还真派上了用场,只是时间搭进去不少。由于白天还要上班,我只好用上了晚上和周末的所有空闲。每天晚上修改图纸的时候,我都会闭上眼睛去回想以前看到过的各种各样的梯田、花坛,去回味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四合院里游戏的情景。也许是夜晚更宁静的原因,我总能产生新的灵感。经过半年的时间,我终于把这几个花盆的模型做出来了,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无法用言语形容。”

  为了做出最后的成品,看到真实效果,石万钦带着他的图纸和模型踏遍了大江南北。他说:“仅景德镇我就去了三次,唐山更是去了无数次。还曾经托人找到了北京一个陶艺俱乐部,请他们帮忙。”最后,宜兴老师傅以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使石万钦满意而归。

  各具特色的盆器,该用什么样的植物才能够“配套”,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呢?石万钦经过一番考虑,终于选定了长城配五针松、地柏;四合院配石榴、榆树;梯田配六月雪。但花坛配什么好呢?石万钦反复思忖,却始终没有答案。他没事的时候就到北京阜成门的花鸟市场去找合适的树桩,试验了多次,却都没有令他满意。一次,他到南方出差,偶然间发现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小树,树干修长,叶子颇似棕榈科植物。于是他便向别人请教,原来这是袖珍椰子。猛然间,石万钦觉得这袖珍椰子与自己的花坛花盆是绝配。出差的这几天,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件事,该返京了,他喜滋滋地将几棵袖珍椰子背了回来,到家连口水都没顾上喝,放下行囊就拿着这几棵宝贝“试验 ”去了。

  石万钦说:“艺景盆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了你充分发挥的空间,可以通过你的手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像圆了一个梦一样,让人感到非常自豪。我想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认准的东西从不轻易放弃“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的脾气,认准的东西从不轻易放弃。如果没有这点倔强,我想我和我的盆景也走不到今天。”石万钦感慨道。

  当石万钦将自己的作品第一次拿到众人面前时,有肯定的声音,也遭遇了不少反对的声浪。有的人说,这与传统盆景根本没有可比性,甚至已经不能算是盆景了。石万钦坦诚地说:“听到这样的话,我的确有些沮丧。但我想,盆景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毕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面对根深蒂固的艺术理念和审美习惯,要突破传统,进行带有一定‘颠覆性’的创新,首先要有点‘为艺术献身’的勇气。尤其是在后来,盆景艺术家秦玉铭先生在第一次见到我的作品后称赞道:‘ 这是为老百姓提供的玩意儿。’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其他盆景界的前辈如李特、马文其、卢乃骅等也给予了肯定。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有了一点体会,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确定这是你所喜欢的,就一定要认真地走下去。而在创作时,只有融入了真情,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当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心中燃烧的时候,也就有了勇气和力量。此外,还要做好思想准备,你要付出精力、时间、金钱,而这一切包括情感的付出都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这就是艺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盆景梦 http://www.pjcn.cn

盆景文章录入:xjtpjcn    责任编辑:xjtpjcn 
  • 上一篇盆景文章:

  • 下一篇盆景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盆景文章
    没有相关盆景文章
    v ICP06018003 v

    盆景梦 www.pjcn.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