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盆景文章 | 最新图片 | 
您现在的位置: 盆景梦 >> 盆景文章 >> 话说盆景 >> 情系盆景 >> 正文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归一室随笔         ★★★ 【字体:
归一室随笔
作者:何兆一    盆景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7    更新时间:2008-09-05
  中华民族的盆景艺术,已逾千年。发展到今日,迷之醉之者依然大有人在。然而,冷静地审视我中华盆景艺术中的树桩盆景作品,其审美心理大有与时代相逆之势。亦不知滥觞于何时,如今竟有那么多专业非专业的“盆景创作者”将树桩的病残现象视为盆景艺术的至美,还美其名曰“苍老”。有的树桩主干洞蚀得满目疮痍,还嫌不够,又人为地腐之残之,致使惨不忍睹。此风不消,中国盆景艺术中的树桩一族,终将落入画地为牢之绝境。日本的柏树桩景干似枯骨,旋曲撕裂,但其线条的力度,葱茏的树冠,构成了整体上的奋争上进之势,绝非我邦某些“家”们的百孔千疮,病入膏肓之作。令人欣慰的是,岭南的伟岸自然与浙江的雄壮豪放等风格己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青睐。倘断言中国树桩艺术的未来必然是以这种健康自然美为主流,不知有否知音。 
                  二 
  有一句俗话,叫物以稀为贵。稀物为珠,自当贵之;倘是长尾人或三脚猫,恐怕只能称之为怪胎了。在我们的盆景界,树桩造型求奇求异已到了误入歧途的地步。这类以奇为美的作品,在公开发行的有关书刊中随处可见,有的甚至是大师之作。
                  三 
   
  象形桩景,不宜过于提倡,有之无之皆可。象形不是盆景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人一味地通过攀扎、雕凿去追求象形,这是盆景创作的误区。艺术品味高的象形盆景的确美不胜收,无聊之作则令人生厌。一个材料到手,不要首先考虑象形问题,倘强为之而不能使之成为高品味的象形作品,还是另辟蹊径,莫求象形为好。 
                  四 
  传统的盆景艺术流派如杨派的“云片”,川派的“拐”,徽派的“游龙”等,在历史上的确曾一度辉煌,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我们只应把它视作一种历史现象,或以“曾经有此”自豪亦无不可。倘在当今乃至今后的树桩艺术创作实践中拼力追求之,则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及审美习惯,必然受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规则式盆景艺术已不能使今天的欣赏者产生美感、引起共鸣。它只不过是一种历史上的客观存在而已。 
                  五 
  国人的素质委实有待提高。 盆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门古老艺术,本应是多数国人略知一二的,然而可悲的是,这一民族的奇葩,在我们的文化人中也鲜有知音。随意栽种的东西也能被誉为“盆景”。君不见投资百万千万元的影视剧中的豪华客厅内,摆放着粗陋的在市场上也属下等货色的所谓“盆景”吗?更有甚者,反映文化人生活的纪实片中也有如此装饰。可笑耶?可悲耶? 
                  六 
  艺术作品的深意不是吹出来的,不是强迫欣赏者去领略就可以领略到的。作品的深意应有所寄托,哗众取宠,那么,其名即使再“回味无穷”,也只能是该作者的一厢情愿,因为它的美是词语,而非有确实能传递其情其意的载体。否则,就是作者的自作多情。山水盆景中的某些作品即属此类。一些作者不在作品上下功夫,而挖空心思地在命名上作文章,作品。例如,孤石几块,不见一草一木,莫名其妙地置一非亭非轩非庙非屋四不像的摆件,于是就大笔一挥,什么“山河秀色”、“雄关镇远”或“渔舟唱晚”之类,其意境从何而来呢?不是作者的自作多情是什么?难怪有行内人士不为嘲弄地称之为“水泡石”!至于供石也被称为山水盆景的现象,就更令人怒也不是,哀也不是了。与目前的山水盆景现状相比较,还是以赵庆泉的作品为代表的水旱盆景为佳。或山川或旷野,或林中小路或村外溪流,真可谓生机盎然,诗情画意!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盆景梦 http://www.pjcn.cn

盆景文章录入:xjtpjcn    责任编辑:xjtpjcn 
  • 上一篇盆景文章:

  • 下一篇盆景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盆景文章
    没有相关盆景文章
    v ICP06018003 v

    盆景梦 www.pjcn.cn  版权所有